著名天文学家和天体物理学家

按字母顺序排列

古典时期
尼古拉斯哥白尼1473-1543
波兰人
开发了一个简单的太阳系日心说模型,解释了行星逆行运动并推翻了希腊天文学
第谷布拉赫1546-1601
丹麦人
观察到一颗现在被称为“第谷超新星”的超新星; 对当时众所周知的恒星和行星位置进行了最精确的观测
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
意大利人
在天文学和物理学中进行基础观察,实验和数学分析; 发现月球上的山脉和陨石坑,金星的相位以及木星的四个最大的卫星:木卫一、木卫二、木卫四和木卫三
约翰内斯开普勒1571-1630
德国人
建立了当时已知的最精确的天文表; 确立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
约翰·巴蒂斯特·里奇奥利1598-1671
意大利人
做了望远镜月球研究,并出版了详细的月球地图,其中他介绍了许多月球物体的名称;发现了第一颗双星(Mizar)
乔瓦尼卡西尼1625-1712
意大利出生的法国人
测量木星和火星的旋转周期; 发现土星的四颗卫星和土星环中的空隙现在被称为“卡西尼分裂”
克里斯蒂安惠更斯1629-1695
荷兰人
发现了土星的第一颗卫星泰坦,以及土星环的真实形状
艾萨克·牛顿爵士1643-1727
英国人
发展了引力理论和力学理论,并发明了微分学
爱德蒙哈雷1656-1742
英国人
用他的彗星轨道理论来预测1682年的彗星(后来命名为“哈雷彗星”)是周期性的
查尔斯梅西耶1730-1817
法国人
发现19颗彗星,13颗是原始的,6颗是独立的共同发现; 编制了一个著名的深空天体目录
约瑟夫 – 路易斯拉格朗日1736-1813
法国人
开发了新的分析力学方法; 为天文学做出了许多理论贡献,提高了我们对月球运动的理解以及行星对彗星轨道的扰动; 发现三体问题的解决方案显示在木星轨道上可能有两个点(现在称为拉格朗日点),其中小行星几乎可以无限期地停留 – 后来在这些位置发现了小行星特洛伊组
威廉赫歇尔1738-1822
英国人
发现了天王星及其两颗最亮的卫星,泰坦尼亚和奥伯伦; 发现了土星的卫星,Mimas和Enceladus; 发现了火星的冰帽,几颗小行星和双星; 登记了2,500个深空天体
朱塞佩·皮亚齐1746-1826
意大利人
发现了最大的小行星谷神星; 准确测量了许多恒星的位置,从而产生了一个恒星目录
约翰博德1747-1826
德国人
普及了一种关系,即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这被称为“博德定律”;预测了火星和木星之间未被发现的行星,后来在那里发现了小行星
皮埃尔 – 西蒙拉普拉斯1749-1827
法国人
为微分方程做出了重要的数学贡献; 促进了太阳系起源的太阳星云假说
赫歇耳(Caroline Herschel)1750-1848
英国人
发现了几颗彗星,是第一个发现彗星的女人
海因里希·威廉·奥尔伯斯1758-1840
德国人
发明了第一种计算彗星轨道的成功方法; 发现了几颗彗星,包括1815年的彗星,现在称为奥尔伯彗星; 发现小行星Pallas和Vesta; 提出了著名的奥尔伯悖论:“为什么夜空是黑暗的?”
弗里德里希贝塞尔1784-1846
普鲁士人
首先测量到恒星61 Cygni的距离; 提出天狼星有一颗看不见的伴星; 制定了现在称为贝塞尔函数的数学分析
约瑟夫冯弗劳恩霍夫1787-1826
德国人
对太阳光谱中的数百条线进行了详细的波长测量; 设计了消色差物镜
约翰弗兰兹恩克1791-1865
德国人
发现了第一颗短周期彗星,现在称为恩克彗星
Friedrich von Struve1793-1864
德国出生的俄罗斯人
创立双星研究; 出版了3000多颗双星的目录; 首次测量到织女星的距离
威廉啤酒1797-1850
德国人
准备并出版了月球和火星的地图
托马斯亨德森1798-1844
苏格兰人
首先测量到恒星的距离(半人马座α)
威廉拉塞尔1799-1880
英国人
发现了海王星最大的卫星特里顿
乔治艾里爵士1801-1892
英国人
改进了金星和月球的轨道理论; 研究了光学中的干涉条纹; 对彩虹进行了数学研究
Urbain Le Verrier1811-1877
法国人
准确预测了海王星的位置,并发现了它
约翰戈特弗里德加勒1812-1910
德国人
根据法国数学家Urbain Le Verrier的计算,第一个观察海王星的人; 然而,海王星的发现通常归功于Le Verrier和英国天文学家John Crouch Adams,他们首先预测了它的位置
安德斯Ångström1814-1874
瑞典人
发现了太阳光谱中的氢; Angstrom单位的来源
丹尼尔柯克伍德1814-1895
美国人
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小行星轨道上发现了“柯克伍德间隙”; 解释了土星环的差距
威廉·哈金斯1824-1910
英国人
首先证明,一些星云,包括猎户座的大星云,具有纯发射光谱,因此必须是气态的。
约瑟夫洛克耶爵士1836-1920
英国人
在太阳光谱中发现了一个以前未知的元素,他将其命名为氦
亨利德雷珀1837-1882
美国人
制作了第一张恒星光谱照片(Vega); 后来拍摄了一百多颗恒星的光谱并将其发表在目录中; 研究了猎户座大星云的光谱,他发现这是一个尘云。
爱德华查尔斯皮克林1846-1919
美国人
发现了第一颗光谱双星,Mizar
Jacobus Cornelius Kapteyn1851-1922
荷兰人
发现恒星的正确运动不是随机的,但是恒星可以分成两条相反方向的流,代表我们银河系的旋转
爱德华巴纳德1857-1923
美国人
发现了八颗彗星和木星的第五个卫星Almathea; 还发现了最大运动的恒星,现在称为巴纳德的恒星
诺贝尔奖获得者
HannesAlvén1908-1995
瑞典人
发展了磁流体动力学理论
Subramanyan Chandrasekhar1910-1995
印度裔美国人
对恒星的结构和演化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特别是白矮星
威廉福勒1911-1995
美国人
对天体物理学核反应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与其他人一起发展了宇宙中化学元素形成的完整理论
安东尼希维什1924年 –
英国人
领导了发现第一颗脉冲星的研究小组
Arno A. Penzias1933年 –
德国出生的美国人
共同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罗伯特威尔逊1936年 –
美国人
共同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Joseph H. Taylor,Jr。1941年 –
美国人
共同发现了第一个二元脉冲星
拉塞尔艾伦赫尔斯1950-
美国人
共同发现了第一个二元脉冲星
其他
Annie Jump Cannon1863-1941
美国人
数千颗恒星的分类光谱; 发表变星的目录(包括她发现的300个)
马克西米利安沃尔夫1863-1932
德国人
用摄影发现了数百颗小行星
乔治E.黑尔1868-1938
美国人
通过发明和使用分光仪革新了光谱观测;发现了太阳黑子中的磁场;第一位被正式称为天体物理学家的天文学家;建立了耶尔克斯、威尔逊山和帕洛玛天文台。
Henrietta Swan Levitt1868-1921
美国人
发现造父变星的周期 – 光度关系
Willem de Sitter1872-1934
荷兰人
研究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天文学结果; 推断出一个近乎空虚的宇宙会膨胀
Ejnar Hertzsprung1873-1967
丹麦人
发明了彩色星等图; 通过研究星团,独立发现绝对星等与恒星光谱类型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情节现在被称为Hertzsprung-Russell图(或HR图); 确定距离小麦哲伦星云的距离
Karl Schwarzchild1873-1916
德国人
首先给出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方程的精确解,给出对点质量附近空间几何的理解; 同时也对黑洞进行了第一次研究。
Kiyotsugu Hirayama1874 – 1943年
日本人
发现了具有相似轨道元素的小行星群的存在。他假设这些家族中的小行星(现在称为平山家族)在物理上是相关的。
Vesto M. Slipher1875-1969
美国人
首先测量仙女座星系的径向速度
沃尔特悉尼亚当斯1876-1956
美国人
将天狼星B确定为第一颗已知的白矮星
亨利诺里斯罗素1877-1957
美国人
使用摄影方法测量恒星视差,从而发现绝对星等与恒星光谱类型之间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情节现在被称为Hertzsprung-Russell图(或HR图)
伯恩哈德施密特1879-1935
瑞典出生的德国人
他设计并制造了第一个施密特反射望远镜,他设计的校正板可以消除图像的像差
亚瑟S.爱丁顿1882-1944
英国人
首先证实了爱因斯坦关于光会在恒星附近弯曲的预言;发现了恒星的质量-光度关系;理论上解释了造父变数的脉动
哈洛沙普利1885-1972
美国人
通过研究球状星团的分布,发现了我们银河系的大小及其中心的方向; 确定了许多食双星的轨道
埃德温哈勃1889-1953
美国人
首先测量与仙女座星云的距离,确定它是一个独立的星系; 后来测量到其他星系的距离并发现它们以与它们的距离成比例的速率后退(哈勃定律)
沃尔特·巴德1893-1960
德国出生的美国人
发现了希达尔戈和伊卡洛斯小行星;建立了两个不同的恒星类别:年轻、更热的“种群I”和更老、更冷的“种群II”
Georges-Henri Lemaitre1894-1966
比利时人
宇宙起源于一个小而密集的“宇宙蛋”,它爆炸并使其膨胀运动
鲁道夫·明科夫斯基1895-1976
德国人
将超新星划分为I型和II型; 光学鉴定出许多早期的放射源
伯纳德 – 费迪南德利奥1897-1952
法国人
发明了日冕仪
Otto Struve1897-1963
俄罗斯出生的美国人
对近距离双星进行了详细的光谱研究;发现了星际物质(HⅡ区)
弗里茨兹维基1898-1974
瑞士裔美国人
观测到的昏迷星系团,并确定星系团的大部分必须是“暗物质”;提出矮星系的存在,然后又观察到矮星系;提出超新星的存在(他创造的术人),以及它们的坍塌可能导致中子星;通过提出紧凑的蓝色星系可能会导致不要误以为是恒星;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充当引力透镜的星系来研究暗物质。
简亨德里克奥尔特1900-1992
荷兰人
计算到星系中心的距离;确定太阳完成一次银河旋转的时间;计算银河系的质量;提出存在太阳系形成后留下的巨大的冰彗星球状云(奥尔特云)
Cecelia Payne-Gaposchkin1900-1979
英国人
发现恒星主要由氢化物组成,氦是第二丰富的元素
乔治加莫1904-1968
俄罗斯出生的美国人
首先提出氢聚变作为太阳能的来源
Karl G. Jansky1905-1950
美国人
发现了来自太空的无线电波,从而开创了射电天文学的诞生
Gerard P. Kuiper1905-1973
荷兰裔美国人
发现了天王星的第五颗卫星米兰达; 发现Neptid,海王星的第二颗卫星; 发现了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的大气层; 他对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光谱研究导致在太阳系边缘发现了类似彗星的碎片,现在称为“柯伊伯带”
布鲁诺B.罗西1905-1993
意大利人
X射线天文学和空间等离子体物理学的先驱; 参与发现太阳系外第一个已知的X射线源(Scorpius X-1)
巴特简博克1906-1983
荷兰人
暗示星际气体和黄昏(现称Bok球)的小黑球正在崩塌形成新的恒星
克莱德汤博1906-1997
美国人
发现了冥王星
弗雷德惠普尔1906-2004
美国人
提出了“脏雪球”模型的彗星结构
Viktor Ambartsumian1908-1996
苏维埃
理论天体物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首先提出T金牛座恒星非常年轻,附近的恒星协会正在扩大。
格罗特雷伯1911-2002
美国人
建造了第一台射电望远镜(一个直径31英尺的抛物面反射镜),从而成为第一个射电天文学家
Carl K. Seyfert1911-1960
美国人
发现了第一个活跃的星系,现在称为塞弗特星系的一部分
约翰A.惠勒1911-2008
美国人
为理解量子引力做出了理论贡献; 创造了“黑洞”一词; 介绍了“时空泡沫”的概念
Karl F.vonWeizsäcker1912-2005
德国人
为太阳系形成的模型星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提出(与汉斯·贝斯)质子反应作为太阳的热核能源
詹姆斯·范艾伦1914-2006
美国人
以发现地球磁层而闻名的太空科学家
弗雷德霍伊尔爵士1915-2001
英国人
宇宙稳态模型的拥护者;著名的科幻小说作者;提出最早的生命形式是通过彗星在太空中传播的,这些原始的生命形式找到了通向地球的途径;嘲笑地为宇宙理论创造了“大爆炸”一词,他不同意这种理论
罗伯特H.迪克1916-1997
美国人
提出了热大爆炸产生的1厘米波长附近的辐射;发明了用于探测这种辐射的微波辐射计
乔治H.赫比格1920-2013
美国人
独立发现了赫比格哈罗天体,这是与年轻恒星有关的气体云
E. Margaret Burbidge1919-
英国
对类星体和其他特殊星系的光谱进行了观测研究; 有助于理解恒星核合成
托马斯金1920-2004 美国人有助于我们理解宇宙学,脉冲星作为旋转中子星的性质,以及行星碳氢化合物的起源
Chushiro Hayashi1920 – 2010年
日本人
在HR图(现在称为Hayashi轨道)上发现了前主序星的模式; 发现了给定质量恒星的最大半径(Hayashi极限); 为我们对大爆炸核合成的理解做出了重要贡献
埃德温E.萨尔佩特1924-2008
奥地利出生的美国人
解释了三重α反应如何从恒星中的氦气中产生碳; 致力于原子理论和量子电动力学; 共同开发了Bethe-Salpeter方程; 有助于核天体物理学,恒星演化,统计力学和等离子体物理学
Allan R. Sandage1926-2010
美国人
确定了第一个类星体,并发现了更多; 确定了许多球状星团的年龄
维拉鲁宾1928年 –
美国人
测量了遥远星系的旋转曲线,最终得出结论,宇宙的90%或更多是由隐形暗物质组成的
Irwin I. Shapiro1929年 –
美国人
为各种天体物理研究活动实施新颖的无线电或雷达技术,包括广义相对论的太阳系测试和引力透镜和超新星的研究,寻求确定哈勃常数的准确值
Riccardo Giacconi1931年 –
意大利人
X射线天文学的先驱; 参与发现太阳系外第一个已知的X射线源(Scorpius X-1)
罗杰彭罗斯爵士1931年 –
英国
通过展示宇宙奇点的必要性,促进了广义相对论的发展; 阐明了黑洞的物理特性
John N. Bahcall1934-2005
美国人
为理解太阳中微子和类星体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卡尔萨根1934-1996
美国人
是寻求外星智慧的领导者; 为大多数探索火星和外行星的太空任务做出了贡献; 警告全面核战争可能导致“核冬天”
詹姆斯W.克里斯蒂1938年 –
美国人
发现冥王星的卫星,查伦
威廉K.哈特曼1939年 –
美国人
著名的天文主题画家;共同发展了最广为接受的月球形成理论(从太阳系行星形成期结束时一个巨大的行星与地球碰撞而来)
Kip S. Thorne1940年 –
美国人
有助于理解黑洞和引力辐射; 共同创立了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项目(LIGO)
伯纳德F.伯克1942年 –
美国人
开发了使用原子频率标准在全球偏远地区同步射电望远镜的超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技术,使射电望远镜的角分辨率提高了1000倍; 对洲际和横贯大陆的VLBI进行了首次测量
斯蒂芬W.霍金1942-2018
英国人
结合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预测黑洞应发射辐射并蒸发
乔斯林贝尔1943年 –
英国
共同发现了第一个脉冲星
查尔斯托马斯博尔顿1943年 –
美国出生的加拿大人
将天鹅座X-1确定为第一个黑洞
James Ludlow Elliott1943-2011
美国人
发现了天王星的环
艾伦H.古斯1947年 –
美国人
发展了被称为通货膨胀宇宙的宇宙演化理论
保罗F.戈德史密斯1948年 –
美国人
国家天文学和电离层中心主任; 开发了研究发生恒星形成的致密分子云结构的技术
Tadashi Nakajima日本领导发现第一颗褐矮星的小组
Neil deGrasse Tyson1958年 –
美国人
以主持电视连续剧《Nova ScienceNow and Cosmos:a Spacetime Odyssey》而闻名于世
迈克布朗1965年 –
美国人
在他的团队中发现了包括厄里斯在内的许多跨海王星物体(TNO),第一个TNO发现它比冥王星大,最终导致冥王星降级为矮行星

原文链接:http://cnr2.kent.edu/~manley/astronomers.html